关于中国的龙?

2023-03-24 17:37 点击:271 编辑:admin

史记有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学者们认为,“合符”一意是灭蚩尤后合兵符,另一意则是会盟各部落创造共同的图腾,因此后世才有“画龙合符”的传说,而几年前,河北省徐水釜山顶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则印证了这一点。

200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带队,在釜山山顶黄帝庙遗址发掘出了明代的建筑基础和明代崇祯年碑额,金元的建筑残构,唐代陶器碎片,以及距今3500年的商代绳纹陶片,并在其下一米处又挖出残碑,残碑上有残字“黄帝时诸侯合符即(此)……最著龙之先”。

“通俗地说,‘合符釜山’是黄帝融合各部落的第一次‘建国大会’,它是中华民族的创元盛事,也是中华文化自觉的原点。”

“那个时候各部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黄帝就让各部族带来自己的图腾动物。有的部落带了鱼,有的带来老虎。黄帝拿了一个笼子把这些动物放在里面,龙的发音就是从这里来的,也是聚集在一起、团结和谐的意思。黄帝和他的大臣很聪明地把主要的动物特征搬出来,集合成了我们今天龙的图像。”

南宋罗愿《尔雅翼》说龙的形态有“九似”,即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而黄帝等人共创的图腾龙,也逐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契,成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的标志。

皇帝什么时候跟龙扯上关系的是因为

传说天帝派鲧治水,不成,杀之。尸死三年而不腐。帝惊,使将剖鲧腹,出黄龙,降而成禹。后禹成夏族首领,龙成其图腾。 《史记》载,高祖未生时,其母梦与神游,雷电大作。其父见一蛟龙伏与母身,后孕而生高祖。高祖称帝,自称真龙。自此,龙为封建统治者专用。

龙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活跃在电视剧上的各种皇帝形象穿得基本都是黄色的龙袍,其实一开始中国古代帝王龙袍并不是黄色的,龙袍的色彩选用颇有研究,并十分严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并非单纯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时又作为一个种族或部落的标志。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

五花八门

。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所穿的“龙袍”也并非都是黄色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

,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为秦始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

不疑,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到了西汉龙袍主要还是沿袭

秦朝

龙袍的特点:“以水德居,服黑色。”到

汉文帝刘恒

时,开始弃用黑色,“汉文帝十五年,服黄色;十六年,服红色。”据《

史记

·孝文帝本纪》记载,这是缘于刘恒认为大汉王朝应“协于火德”。晋代时,转而崇尚金德,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皇袍采用的都是大红色。

  到了隋唐时期,开始真正流行黄色的“龙袍”,由于当时崇尚“以黄为贵”,“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据《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柘黄,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黄色,也就是杏黄色,但在当时还未禁民间穿着黄色服饰。唐承隋制,《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此后的天子穿赤黄色的袍衫,而臣民“仍许通着黄”。真正在民间禁用黄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皇帝不愿意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据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丛书·禁用黄》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据《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记载:“至唐高祖,以赭黄袍、中带为常服……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袍子的颜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唐高宗李治更于总章年间颁诏强调“一切不许着黄”。同时在隋唐时期,因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黄色的“龙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开始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8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手下众将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到宋仁宗赵祯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这种服装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礼时也穿这种服装,冠用十八梁(名“远游冠”),与此稍有区别。

  到了元朝,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为主,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清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绣有九条龙。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比特犬眼睛颜色图片(请问一下,这是比特犬吗?)
上一篇:土佐犬vs比特犬哪个厉害 土佐犬和比特犬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