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诗坛,却有一些被历代诗家公认为“榜首”的好诗。
比方说,被誉为“七绝第一”的,就是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被誉为“五绝第一”的,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至于“七律第一”,首推杜甫那首著名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首《登高》的几个韵脚“哀”“回”“来”“台”“杯”并不押韵,怎么还能被称为七律第一呢?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我们现在对“押韵”的理解,源于中华新韵,也就是普通话。但在唐代,一首诗押韵与否,依据的可是唐韵,也就是《平水韵》。
要知道,今天的普通话与古人的语音相比,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原先的平声字,后来演变成了仄声,而当时的一些仄声字,现在却变成了平声。
所以呢,很多字今天读起来会觉得不押韵,但在当时是押韵的。就拿杜甫这首《登高》来说,它押的是平水韵的“十灰韵部”,完全符合唐朝律诗的押韵标准。
将《登高》评为“七律第一”的,是明代学者胡应麟。
现代人对胡应麟这个名字或许不甚熟悉,但在晚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呢。胡应麟,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布衣一生,却广交天下,无论贵贱。深谙浙东学术之真谛,吸取宇内文章之精华,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胡应麟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一部诗论,书名叫做《诗薮》。
《说文解字》有云:“ 薮,物之归也。”顾名思义,这本《诗薮》是一部评论历代诗歌的诗话著作,全书评点鞭辟入里,眼光独到,于诗海之中抉隐索微,对历代诗人指陈得失,多有前人未发之论。正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盛赞的那样:
“说诗者亡虑十余家,往往可采。而独兰溪胡元瑞氏最为博识宏览,所著《诗薮》,上下数百千年,虽不必字字破的,人人当心,实艺苑之功臣,近代无两……得足下《诗薮》,则古今谈艺家尽废矣。”
胡应麟对杜甫的诗评价极高,他在《诗薮》中评论《登高》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而。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看见没有,胡应麟实在爱极了老杜,把这首《登高》封为古今七律第一,而不是唐诗七律第一。在他看来,“老杜用字入化者,古今独步。中有太奇巧处,然巧而不尖,奇而不诡,犹不失上乘……杜公诸作,真所谓正中有变,大而能化者。”
而且,这本《诗薮》还涉及了很多冷门的诗。比方说,唐人张若虚仅存于世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埋没诗海数百年无人问津,幸赖《诗薮》发掘彰显,此后这首诗的地位才一路攀升,直到被后世誉为“孤篇盖全唐”。
这部《诗薮》,纵览从《诗经》到明际两千余年文脉传承,详论诗歌发展脉络,辨析诗句流变化用,历述诗人优劣得失,观点精辟,文辞犀利,无愧为古诗批评的集大成之作。
而且,这部书对日本诗坛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很多日本诗词名家,如木下顺庵、荻生徂徕、林东溟等人皆对此书推崇有加。日本第一部诗史性质的诗话著作《日本诗史》,也是受《诗薮》的启发而诞生的。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胡公的高论吧:
“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而变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之。”
“汉人诗,质中有文,文中有质,浑然天成,绝无痕迹,所以冠绝古今。”
“李(白)才高气逸而调雄,杜(甫)体大思精而格浑。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杜也。”
“七言律于五言律,犹七言古于五言古也。五言古御辔有程,步骤难展。至七言古,错综开合,顿挫抑扬,而古风之变始极。五言律宫商甫协,节奏未舒。至七言律,畅达悠扬,纡徐委折,而近体之妙始穷。”
这些精妙的诗论,读来无不令人口齿噙香,击案叫绝。难怪就连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蒋寅教授也对此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一代渊博之士,千载罕见之书。盱衡古今诗史,品鉴历代才人。识见通达,文献闳富,洵为古今诗学渊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