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佳
据说一本好书或者好电影就是看完以后能让人若有所思的,《犬之力》则是这样一部2021年出品的优秀电影,也是我在今年看过的多部新旧电影中最想说点什么的电影,因为真的是太特别了。电影的背景发生在1925年的美国的西北部的蒙大拿,看故事背景时代场景你以为这是一部开拓与征服的西部牛仔片,看到电影开头你以为那是一部打破规则与偏见的中年爱情片,看到高潮部分你以为这是一部像《断背山》那样的浪漫同志片,直到最后你才发现这原来是一部环环相套的精彩悬疑片。里面主要有4个人物,一对母子:中年女子萝丝和儿子彼得,萝丝的丈夫彼得的爸爸不明原因自杀,所以母子两相依为命,妈妈在本地开餐馆,会在打扫的时候唱歌,儿子在城里医学院就读,假期帮妈妈打下手,有一双巧手;
一对兄弟:哥哥费尔和弟弟乔治。哥哥费尔毕业于耶鲁大学文学系,精明强干帅气,弟弟乔治,大学肄业,胖乎乎憨憨的样子,但是他们只是做了牛仔。从年龄推断,他们也是40多的中年人,他们从25年开始经营这个大农场,有大房子和很多佣工。
故事开头的画外音,是儿子彼得的独白:自从爸爸去世后,我就希望妈妈能过幸福的生活,如果有人阻碍她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帮他,那么我还是个男人吗?看第一遍时我竟然忽略了这一段。我后来回头看,发现电影的开头一直非常重要,甚至只在字幕中,它有最重要的点题和暗示。所以以后看电影绝不能迟到错过开场的那一分钟。
之后就是兄弟们出场,哥哥和弟弟提到25年前带领他们成为西部牛仔的导师引路人BH,在极短的开场时间内哥哥满怀崇敬地至少提到BH三次,但是弟弟每次都印象不深地只是唯唯诺诺地附和而已。BH在此片中从未出场露面(他早已经死了),但已经明显是《蝴蝶夫人》中的那个魂灵似的永恒存在。这部电影就在这四个人,也可以加上虽然从没实际出场、但永远存在的BH,故事在这5个人之间发生。弟弟娶了萝丝为妻,哥哥大为不满,不满家里多了一个女人,不满弟弟从此不再和他住一室,所以处处针对萝丝,找各种机会给她难堪,嘲笑她弱鸡似的儿子,萝丝紧张到几乎崩溃,开始酗酒并陷入到非常糟糕的精神状态中。但儿子看到妈妈如此,但是他能干什么呢,他看起来只是白皙瘦弱的一个少年,遇到嘲讽的时候虽然愤怒但是只能默不作声,遇到打击的时候只会默默流泪哭泣。开始我以为故事主角会是萝丝和费尔,菲尔开始虽然看不上萝丝,会不会转念爱上她,搞出一场非道德的爱情大戏?然而看了一会儿就知道了,这不是狗血爱情片,所以此片故事真正的主角是一对男人:农场家的哥哥费尔——农场里最强悍最牛仔的那个领导气质的男人;餐馆家的儿子彼得——那个甚至不会骑马、默默无言、一直被牛仔们戏弄称呼为“南希小姐”的文弱少年大学生。这两个人如此不同,在西部旷野中,看起来力量相差悬殊,似乎胜负已成定局。
开篇中,少年彼得在制作纸花,利用简单材料的纸花做得也很好看,妈妈很喜欢,夸奖他并把纸花作为餐桌中间的摆设。有一个镜头,彼得将红纸剪成须须状,围合起来做成花蕊,他用手指在花蕊上端摩挲了一圈,然后外围再贴上花瓣。
很快,牛仔们来到这个餐厅吃饭,牛仔费尔首先看到了纸花,他拿起一束纸花中的一朵玫瑰,同样的须须状花蕊,他用手指直接插入了花蕊中间,然后将纸花烧着给自己点烟。
花朵,我们知道一向是代表女性,在特别的场合甚至可以代表女性器官。从这两个人不同的动作来看,他们对待女性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少年彼得是温柔怜惜的,而牛仔费尔是厌恶粗暴的。
在费尔看到平庸无奇的弟弟竟然偷偷娶了那个大饼脸的开餐馆的“婊子”,还带着花钱的拖油瓶,肯定是冲着他们家财产来说,他怒不可遏,但是弟弟好不容易从一个女人那里得到了爱和关怀,他还是尽量爱护着自己的妻子。而同住在一幢大房子里的他们,时时刻刻会碰面,费尔利用自己的本来主人的优势,各种明里暗里讥讽鄙薄萝丝,萝丝这个外来者在这里家里时时刻刻紧张局促,以前那个在自家餐馆扫地时会唱歌的妇人消失了,她甚至开始酗酒,就在时刻会崩溃的边缘,而费尔带着成功者的得意冷眼旁观她滑入深渊,看来很快费尔就将大功告成,能将这个外来入侵的女人扫地出门,夺回他对自己弟弟25年来的一贯控制。
他甚至想到将萝丝的儿子拉进自己的阵营,这样无疑会是给萝丝最致命的一击。他主动教彼得骑马,教那些当年他自己在彼得这个年龄的时候,BH教给他的那一系列事情。他不断给彼得讲BH当年的事迹,希望能把彼得这个白皙瘦弱的“娘炮”变成一个强悍黝黑的西部牛仔。
当他对着群山,说所有人看到山只是山的时候,只有BH能看出别的什么,彼得说:其实像一条吠叫着的狗。这句话是电影名称的来源,也是本部电影的文眼。从这里开始,电影的走向开始不同。费尔大为惊异,没想到他完全看不上眼的小小彼得竟然能一眼看出来他的神BH才能看到的东西,他似乎从彼得身上看到了一些属于BH的特质,甚至说费尔看到了一些自己想有的感觉或者灵魂,而此时正在彼得身上。
说到这里我们看出来了,费尔其实是一个同性恋,他一直深爱着BH,他们之间发生了情爱故事,虽然BH已经死去多年,他一直在各种隐秘地怀念着BH,但是他的这种情感在那个年代只能是隐秘、无法启齿的,今天他终于毫无障碍地告诉了彼得,因为他觉得彼得也是同道中人,除了灵魂相似,这个大眼睛白皙温柔的“娘炮”,不正是他们牛仔一直称呼并以为的“基佬”?彼得也终于确认了费尔这个貌似强悍的西部牛仔,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软肋的,于是他开始自己的计划。
前面说到了花朵的意像,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绳子。费尔用剥掉的牛皮切成条来编织成一根很长的绳子,他想把这几大圈的长牛绳送给新牛仔彼得,甚至在他最后离开农场的时候到处寻找乔治想亲手送给他编好的绳子。绳子当然在实际中有套牛的作用,然而更多的意像应该是捆绑和束缚。毫无疑问,老牛仔想套住他喜欢的小白脸彼得,但是他最后有没有套成功呢?他最终能套到的人是谁呢?
最后的结果非常出于人的意外,真正的强大并不一定是在外貌上看出来的,而外表的孱弱也未必是真正的软弱可欺的。另外,里面有两场戏,非常地具有情色意味,也是重点展现人物性格的戏份。
第一场:我们回头来看费尔,长着彪悍的体格看起来无比强悍野蛮,这个睡觉的时候都不脱穿到膝盖部分的牛仔马靴,甚至也几乎不洗澡总让身上有股臭味的男人,有着标准西部牛仔的外貌以及技能,这一切都是大男人的标准样子。他独自一人在溪流中洗澡时,他拿出BH的那根汗巾不断的轻触着自己的身体,从脸部的各处再到身体的各处,然后他开始自渎了。观众当然可以看出,这时他正在幻想自己的身体正在被爱人抚慰着。这个貌似强大的男人,动不动说别人是娘炮基佬的,然而正是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基佬,他需要被爱,有被其他男人征服的欲求。(当然我们现代人并没有对同性恋有什么特别的看法,而是他们自己那种称呼觉得就是不正常的)
第二场:当彼得用貌似牲畜无害的大眼睛看着费尔,说自己能给他更多时候,费尔似乎心有所动。彼得点燃一根烟,抽了几口,递给费尔,费尔抽了几口再递给彼得抽。。。。他们再借着烟嘴的传递,传递着间接接吻的游戏,费尔的眼神似乎变得柔情了,而彼得这个一直以来就有些柔弱的女性化的少年,他似乎也透露出某种意思费尔很想要的意思。观众似乎将会看到《断背山》中两个健美帅气的男性在落基山脉中的上演的浓情蜜意的好戏。然而,并没有。这才是这部电影让人意料之外的转折,而这个场景的发生,也是强弱之间开始进行转化,强者变成了弱者,而原来的弱者似乎变成了操控者。
这是因为爱让人沉沦所以迷失了判断力呢,还是被爱所以肆无忌惮胆大妄为被纵容呢?还是这并非一场爱,而是一场假装有爱的阴谋呢?我在这里不能说太多了,想要知道答案的只能自己去看电影。
当费尔褪去了他的盔甲似的牛仔帽牛仔马靴等盔甲,穿上一套绅士普通的呢帽西装黑皮鞋的时候,那个高大强悍令人仰视甚至惧怕的牛仔头领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甚至有些萎靡泯然于众人的普通男人,他一直以来的强大光环消失了。即使这个主演是卷福。包装多么重要啊,多少人是靠外在的东西来震慑威吓别人的呢?这些外在的不仅仅有形象的包装,还有个人标签的包装吧,包括地位阶级等等。
这时候是一个俯拍镜头,这是非常明显的镜头语言:彼得站在窗口看着费尔离去,曾经高大的费尔在远景中看起来小而弱,而机位在彼得这里,彼得在近景中,所以彼得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得小。就像后来彼得站在窗口,看见楼下他的母亲和新丈夫乔治温柔相拥,彼得的脸上露出微笑,在近景镜头里的他,其高大不言而喻。
所以,一个人表现出的外貌的样子,就是他内心真正的样子吗?真的不一定的,可能有人是外强中干,而有些人是外弱内强。因此从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所有,可能会陷入误区。而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从来不只是在外貌上的粗粝形象上的强壮语言上的粗鄙,而是内心里是否有杀伐决断的果敢和智慧统筹的能力。就像我们回想起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那个瘦弱的小爸爸一样,他身材矮小貌不出众,但是温柔体贴智慧勇敢,那是一个真正强大的男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同样是那个开始最不被老鸟们看好的文弱的娘炮似的银行家让监狱的匪徒最终害怕屈服,而更多貌似强悍杀过人的匪徒们面对更强者的凌辱时却最早趴下在地上哀求饶命。总结来说,一个真正的男人,是由他的内心的坚定强大决定的,而不是他的外貌是不是孔武有力像男人,尤其不是他的性器官的大小长短以及能量。
同时有人说到此电影中儿子彼得是不是有恋母情结?判断正常的关系与否就是判断他们之间是否越界。大部分人的父母子关系一言难尽,他们甚至认为成年后的父母子之间疏远淡漠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因为大部分人就是这样,大部分人这样就是对的吗?所以很多人潜意识反而把正常亲密的亲子关系当成不正常的亲子关系,这种想法才是不正常。
母子关系良好并非就是恋母,只是正常的该有的最好的亲子关系:至亲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懂得、彼此鼓励支持并互相照顾。电影里面的母子之间并没有越界的思想和行为,没有母子之间密不可分的捆绑式的情感投射,也没有成年母子之间行为上不应该的身体亲昵。妈妈进儿子房间的时候会敲门并问是否可以进去,显示出对成年儿子的尊重,让儿子干活时候问能不能帮忙杀几只鸡?这是思想和行为上的明显地保持一定的边界,母亲尊重儿子作为独立身份,没有无边际的操控和占有。而恋母式的亲子关系则是母亲对于儿子没有边界的管理和操控:儿子不是独立人格,而只是母亲人格的附庸。儿子对任何其他女人都不能有亲密情感关系,除了母亲。
亲子关系中,如果儿子阻碍母亲获得个人幸福,母亲阻碍儿子获得其他情感和个人生活,这才是不正常的关系,而电影中的儿子彼得一心希望妈妈萝丝能过上有大房子很多仆人的好生活,电影开篇中的那个剪贴册中就有这样的愿望,里面有蝴蝶、花朵的标本、有大房子、新娘及捧花等的剪贴画,细分来说蝴蝶有翅膀代表自由、花朵代表美好、大房子代表财富和安定、新娘当然代表新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等。虽然妈妈遇到生活中困境的时候向儿子诉说,并非把儿子当成自己独占的像丈夫似的男人,而只是当成至亲的亲人那样诉说和精神投靠。而当儿子在实施他自己的一切行动的时候,他的母亲根本全然无知,因为他早已经是一个愿意为母亲遮风挡雨的男子汉,而不是一个貌似长大但永远只会躲藏在妈妈怀抱里的、不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动不动就两眼含泪的小男孩。
从儿子叫彼得这名字就感觉到,这个儿子才不会是他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弱。因为他叫彼得,这看似一个普通的男性名字,但是彼得大帝,别忘了。
这其中有些畸形的关系反而是费尔和乔治的兄弟关系。费尔和乔治都40多岁的大男人了,都未婚,甚至却还同睡一间房?甚至还同睡一间床?身体距离上没有切割,就在心灵距离上也是暧昧不清的吧。我猜想弟弟乔治一直在哥哥费尔对他无时无刻的操控和打击之下生活的,他长得没有哥哥帅,没有哥哥会读书,也没有哥哥做牛仔那么出色,貌似在兄弟关系中他是一个真正的弱者。可是当费尔眼睛一没看见乔治的时候,就问来问去乔治哪里去了,乔治怎么还没出现,表面上关注这个不怎么能干的弟弟,其实内心对弟弟有着无限的依恋。所以当费尔知道乔治和萝丝偷偷结婚了,怒不可遏并对萝丝破口大骂;当乔治结婚后当然和妻子去别的房间睡觉,费尔才那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看到没,这样的一个大男人,他私下里才是离不开男人怀抱的一个内心空虚寂寞的人。从我们角度上来看,费尔甚至像我们熟悉的很多婆媳关系中的那个婆婆,萝丝这里就像传统关系中的那个媳妇。对抢夺了自己儿子(电影里是弟弟)的那个女人——儿媳(电影里是弟媳),横竖不顺眼,认为后者抢占了自己的地盘,分走了自己的爱。所以费尔才会竭尽全力羞辱萝丝,并意图让她滚蛋。而弟弟看似一直弱小且平和,还是用自己的婚姻挣脱了哥哥的控制。
所以最后孰胜孰负呢,这还真是不好说呢。
这部电影开始真的是节奏缓慢,但是后来发现很多细节,真的是意味深长,我重看第二遍某些情节的时候击节赞叹,作为威尼斯金狮奖的获得者、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影片,这部电影的确实至名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